-
客服邮箱:service@bcjy6.com
-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9:00-17:00(节假日休息)
-
公司地址:香港上环皇后大道中183号中达大厦9楼901室

汇凯APP下载
Android:v4.9.3 iOS:v1.0.1
MLF(中期借贷便利)操作是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,其调整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和利率水平。简单来说,MLF操作既可能是利好也可能是利空,关键取决于操作方向(净投放还是净回笼)、利率调整情况以及市场预期。2025年以来,央行已进行了3次MLF操作,其中1月净投放2000亿元且利率下调5个基点,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利好;而3月等量续作未调整利率,则被视为中性信号。
MLF(Medium-term Lending Facility)是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,期限通常为3个月至1年。其运作机制主要通过利率和量两个维度影响市场:
• 量增价降(如2025年1月操作):净投放资金且下调利率,属于明确利好,直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,推动LPR下行
• 量平价稳(如2025年3月操作):等量续作维持利率,属于中性操作,重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
• 量缩价升:净回笼资金且提高利率,属于利空信号,可能抑制市场过热
MLF利率→LPR报价→实体经济融资成本。2025年数据显示,MLF利率每下调10个基点,1年期LPR平均跟随下调8-12个基点,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应下降5-7个基点。
2025年2月到期MLF规模5000亿元,央行开展6000亿元操作,实现净投放1000亿元。这种"超额续作"通常释放宽松信号。
2023-2025年MLF利率调整历史:
• 2023年6月下调10个基点(重大利好)
• 2024年全年维持不变
• 2025年1月下调5个基点(温和利好)
2025年4月MLF操作恰逢季度缴税高峰,央行提前超额投放,有效平抑资金面波动,这种"精准滴灌"被视为结构性利好。
当MLF操作与降准、再贷款等工具形成政策组合时,协同效应会放大影响。如2025年1月"MLF降息+定向降准"组合拳,使A股金融板块单周上涨3.2%。
• 利好板块:银行(净息差改善)、房地产(融资成本下降)、高负债行业
• 典型案例:2025年1月MLF降息后,沪深300指数一周内上涨2.1%,其中银行指数涨幅达4.3%
MLF利率下调直接压低收益率曲线中枢。2025年1月操作后,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周内下行8个基点至2.68%,信用债利差同步收窄。
宽松操作可能加大本币贬值压力。2025年数据显示,MLF每降息5个基点,USD/CNY即期汇率平均波动0.3%左右,但需结合外汇干预政策综合判断。
最核心区别在于期限长短和政策意图:
• MLF(1年期):中期政策利率锚,直接影响LPR
• 逆回购(7天为主):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
这通常发生在银行净息差承压时期。如2024年三季度MLF下调但LPR"按兵不动",主要因商业银行净息差已跌破1.7%的警戒线。
建议关注三个关键时点:
• 每月15日(遇节假日顺延):常规操作窗口
• 季度末/半年末:流动性敏感期
• 重大经济数据发布后:政策调整窗口期
综合多家机构预测,2025年下半年MLF操作可能呈现以下特征:
1. 操作频率:维持每月一次常态化操作,特殊时点增加临时性投放
2. 利率走向:存在5-10个基点的下调空间,具体取决于CPI能否回升至1.5%以上
3. 结构优化:绿色MLF、科创MLF等定向工具可能扩大试点范围
值得注意的是,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背景下,我国MLF操作将获得更大自主空间。根据央行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,下一步将"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",这意味着MLF操作将更注重与财政、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。